世人稱PRAGUE是露天的歐洲建築博物館,可以看到歐洲建築的演變,仿羅馬式(Romanesque)、哥德式(Gothic)、文藝復興式(Renaissance)、巴洛克式(Baroque)、洛可可(Rococo)、新古典主義(Neo-Classicism)、新藝術風格(Art Nouveau)
對於這麼多的建築風格,我一點概念也沒有,只覺得看上去很壯觀 很美….
回來後查了MOOK資料,簡單整理如下內容及代表建築,
仿羅馬式(Romanesque)
仿羅馬式建築是10~13世紀流行於歐洲的教堂建築,為了營造一個供多人使用的大型公共空間,設計出“肋型穹窿”的結構,可以將屋頂重量分散,經由牆壁傳到地上,不需要一根根廊柱。樸拙厚重是其特色。
代表:布拉格城堡內的聖喬治教堂
哥德式(Gothic)
哥德式建築強調的是垂直的地景,建築師利用尖塔、尖拱型的窗戶、拱門、拱廊形成垂直輕巧、向上飛昇的效果。
哥德式建築造就了壯闊的城市景觀,也讓布拉格號稱「百塔之都」
代表:提恩教堂、聖維塔教堂
文藝復興式(Renaissance)
15世紀末,歐洲文化藝術發展走出宗教,開始思索以“人”為本的價值觀,並展現在建築、繪畫上。文藝復興式建築最早發源於義大利,之後流傳到歐洲各地。文藝復興式建材不再是單一石材,而是大量使用木材、泥瓦、石膏,結構講究比例完美、外型簡單寬敞、內部明亮。
代表:城堡區救皇宮內的Vladislavsky Hall
巴洛克式(Baroque)
巴洛克的葡萄文意思是“變形的珍珠”,而它講究的正是繁雜的曲線表現出來的華麗感。大量使用可塑性高的石膏在雕飾上,在曲線勝於一切的概念下,布拉格的哥德式尖塔被改成圓弧形或洋蔥形。
代表:小區跟舊城廣場的聖尼古拉教堂、城堡區的Loreta教堂
洛可可(Rococo)
巴洛克風發展到極至,就成為享樂、感官的洛可可式風格。布拉格的洛可可藝術大多展現在壁畫及家具裝飾上,黃金被大量採用,極盡華麗,下筆細膩,色彩繽紛。
新古典主義(Neo-Classicism)
18世紀末,隨著考古熱潮,歐洲興起復古風,建築師重新研究古希臘、羅馬的建築元素,把三角形山牆、成排的列柱加到當代的建築風格中。新古典主義強調理性,結構組成已臻成熟,這個時期的建築水準很高,另外還將鑄鐵廣泛使用在建築裝飾中。
代表:艾斯特劇院(Estates Theatre)
新藝術風格(Art Nouveau)
以自然花草圖騰、女人面孔圖像裝飾在建築物立面,或是彎曲的鑄鐵做成的柵欄,通稱「新藝術」。布拉格的新藝術大師~慕夏
代表:中央飯店、瓦次拉夫廣場